requestId:6868cecb693e08.39485863.
“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名同學因為經濟困難而不能來到蘭州大學,我們也決包養網不允許任何一名同包養學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離開校園。”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承諾,學校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時段、全員資助服務。
從生源結構上看,蘭州大學西部學生多、農村學生多、少數民族學生多、經濟困難學生多,學校資助工作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蘭州包養網大學投入資助金13.64億元,覆蓋本科生94766人次,研究生124655人次。這些資助成全了父輩們寄托在子女身上的“求學夢”,也改變了無數家庭和個人的命運。
助學貸款“雪中送炭”
“收到通知書時,包養網村里老人們專門過來,要看看大學錄取通知書長啥樣。包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三甲集鎮水家村的林紅梅驕傲地講述女兒被大學錄取時的場景,她的兩個女兒裴孔娟、裴孔君在2016年包養網、2017年先后考入蘭州大學,兒子今年高考又取得了超出一本線近40分的好包養成績。
林紅梅將自己曾因貧困而中斷的“求學夢”寄托在兒女身上,與兒女們一起背英語單詞、做數學題,“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上學,將來有個好前途”。在經歷裴孔娟被重點大學錄取的短暫喜悅后,一年6000多元的學費包養、住宿費,未來平均每月1000元的生包養網活費,以包養網及另外兩個孩子上高中的借讀費、學費等,讓林紅梅兩口子犯了愁,全家只有兩畝地,打零工收入僅能維持現有生活,繼續向親戚借錢實在開不了口。
“特別感謝國家資助政策,真是雪中送炭。”錄取通知書里國家和學校的獎助宣傳冊引起林紅梅的注意,她和女兒捧著宣傳冊,按照介紹到縣里咨詢,成功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裴孔娟入學后,連續3年爭取到國家助學金,并包養網且申請了勤工助學。她說,“我是幸運的,國家的資助、學校的關心,讓我更有了學習動力,我會盡全力將這份向上向善的愛和力量傳遞下去”。
如今,裴家的第3個孩子也將進入大學校園,他們準備繼續申請生源地助學貸款,裴孔娟身上9.9元的包養T恤已經穿了3年,她說要攢錢讀研究生。“水家村1000多戶人,出了3個重點大學學生的僅此一家,他們家帶動了全村村民對教育的重視。”裴孔娟的表叔高永盛說。
據介紹,蘭州大學每年向學生發放“傳統節日包”“假期家訪包”“困難應急包”“新生資助包”等四大“資助包”,搭建了全時段資助服務平臺,即在入學前,隨錄取通知書寄送國家和學校資助政策宣傳冊,通過電話、家訪等摸清新生家庭經濟情況;入學時,開通“綠色通道”,對經濟困難新生先辦理入學手續,并提供臨時困難補助和應急基金;入學后,啟動“獎、助、貸、勤、包養網免包養、補、資、償”資助模塊,免除學生在校學習的后顧之憂。
受助學子“反哺”社會
2016年,患有腦癱疾病的唐現功拒絕高考每科延時30分鐘的政策優惠,以優異成績從河南農村考入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得到學校提供的國家一等助學金、學費住宿費減免以及各類困難補助等資助,還有“量身定制”的選修課程。
3年來,唐現功沒有請過一次假、曠過一節課。為了不影響同學學習,他在宿舍自習;放假堅持獨自回家,返校拒絕同學接站;拿出一半生活費買學習資料,憑優異成績獲得了獎學金。他包養網的自強樂觀深深感染著周圍每一個人,同學們稱他“微笑天使”。
“看起來是我們幫助包養了他,但同時他也教育了同學們。”數學與統計學院黨委副書記許倩說,唐現功自立自強從不麻煩別人,他宿舍書架上的《紅樓夢》就有好幾個版本,每次去宿舍看他,他要么在電腦上編程,要么就在讀書,“除了身體之外,他方方面面都很努力,甚至比我們普通人都優秀”。
以己之力、力所能及回報社會,是受助學子們的“反哺”方式。唐現功愿意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以激勵困包養境中的人們艱苦奮斗。“背著母親上學”的2015級本科生田歌,在照顧母親的同時還擔任學校多項學生職務,抓住一切為同學服務的機會。大氣科學學院2016級基地班學生李錦熱衷參加各類公益活動,主動到偏遠地區做公益……
典型學生的優秀事跡書寫著蘭大人堅守奮斗的精神。經過多年探索,蘭州大學逐步構建起“獎學金+榜樣”“助學金+感恩”“助學貸款+誠信”“社會捐助+責任”“勤工助學+能力提升”的“五+”資助育人模式,以榜樣力量引領學生成長,包養使受助學生在自信、感恩、誠信、責任等方面在鍛煉中成長、收獲。
據統計,2018年,蘭州大學為4813名本科學生包養發放各類獎學金1062.9萬元,組織“國獎經驗交流會”,突出獎優指向,樹立學生榜樣;開展“成長加包養網油站”系列培訓和“助學·筑夢·鑄人”活動,開設成長課程、就業指導、能力提升等9門課程,提升困難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感恩意識;評定社會類獎助學金30余項,發放獎助學金252.18萬元,覆蓋學生637人次,最高單次金額達2萬元,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實踐,培育社會責任感;設置2000多個勤工助學崗位,為15000余名學生發放助學金4941.22萬元,以崗位實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師生一心共渡難關
“作為老師,離孩子是最近的,能幫就幫一幫,他們歸屬于蘭大這個家。”“馮爹爹”是蘭州大學女子包養網排球隊隊員們對主教練馮濤的稱呼,自199包養6年接手蘭州大學女子排球隊以來,他是訓練場上的“魔鬼教練”,卻也是隊員們遇到困難時的“救星”。
隊員王晶晶入學第二年,因家庭變故面臨輟學。馮濤在了解情況后只說了一句話“你不要考慮錢的問題”。隨后,他向學校體育部、學生處等多個部門反映情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資助,并自掏腰包為隊員們提供生活及訓練上的幫助,直到王晶晶今年畢業,馮濤依然在關心她的就業事宜。
隊長高天舒說,隊里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較多,馮老師常常以包養球隊的名義給予資助,其實包養他經常自掏腰包,不僅提供幫助,還保護了每個人的自尊心包養。
學生自強不息,勤勉向上;老師從自掏腰包開始,為困難學生爭取包養各類資助而奔走;學校完善資助體系,精準資助全覆蓋……蘭州大學致力于打造精準化、科包養網學化、情感化的育人特色,確保“沒有包養網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使學生精準、及時、有尊嚴地享受資助。
目前,蘭州包養網大學形成了“班級—學院—學生資助中心—學校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四級工作體系,以個別談話、家庭走訪、在校消費數據分析等方式實現資助信息、資助檔案動態化管理,并統籌考慮不同學生的困難程度,為困難學生“量身定制”資助標準,以“雪中送炭”導向確保資助對象、資助標準和資金發放精準。同時,實施“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學習、走進學生心靈”行動,組織全校3010名干部教師聯系4628間本科生宿舍,了解學生需求,形成全員資助服務格局,及時解決學生的各種困難。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