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梁煥珍:滿懷香江愛 情牽珠江源_一包養行情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140aad56106.49310809.

二、潑灑雨露潤澤干涸幼苗,助圓學子讀書夢

“助無助者,要幫就幫窮困落后地區”。這是鄭梁煥珍夫婦始終秉承的一個扶貧濟困的信念。在參加各種各樣的與學生的座談會時,她們總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在座的學生:她們也出生在窮人的家庭,青少年時期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和坎坷,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奮斗,一步一步地成長為一名實業家。所以,特別愿意幫助窮孩包養妹子,特別希望窮孩子一定要包養甜心網人窮志不窮。

有一次,鄭梁煥珍女士在隆林各族自治縣長發鄉卡保村考察時,遇到了仡佬族小姑娘韋劍勛,韋劍勛因不能包養網“讀書而訴苦:仡佬族的女孩一生下來就注定被“拴”在甜心寶貝包養網仡佬沖里,“拴”在父母家里,然后早早嫁人,生兒育女,永遠“拴”在丈夫家里……這件事再次深深觸動了她,從而更堅定了辦好以丈夫名字開辦的全國首例“鄭柱成百色少數民族助學班”的決心。該班第一期于1999年2月20日在百色民師附小開班,于9月1日直接升入初中,轉到百色高中就讀(含初長期包養中三年、高中三年);2001年又招第二期1包養00人,2002年又招第三期50包養人。這三期共251人,包養網心得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24人;按民族來劃分,壯族57人,瑤族121人,回族51人。彝族17人,仡佬族5人。鄭梁煥珍和丈夫商量,出資500萬,包括仡佬族女孩韋劍勛在內的251名品學兼優的民族生在小學六年級包養條件、初中生、高中包養生的七年間,衣、食、住以及水電費、課本資料費全由鄭梁煥珍負責。鄭梁煥珍和丈夫又捐資250萬元,包養網建造百色高中鄭柱成圖書館,圖書包養站長館一落成,她又捐資50萬元,用于購買圖書。鄭梁煥珍還建立助學以及獎教資金,安排資金113萬元。扶持我市800名小學生,550名初中生。在獎學方面,主要對長期在邊遠山區任教,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包養合約實行獎勵每年獎500人,每人獎500元,以此調動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愛崗包養網敬業的積極性。

三、無限悲痛化為無盡動力,愛心之旅不停步

2004年2月,鄭柱成先生因病不幸離開人世。噩耗傳來,熟識他的百色市領導、師生非常悲痛,百色市市委、市政府派出代表,包括受資助的學生前往香港參包養加悼念活動。沉浸在無限悲痛中的鄭梁煥珍看到百色的孩短期包養子們如此孝道,于是,擦干淚水,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做好捐資助學工作。2004年10月7日,她參加鄭柱成少數民族班學習匯報會,在會上,含淚對受捐助的學生說:“雖然爺爺走了,但是請你們放心,奶奶一定會完成爺爺的遺愿,替他管好你們,讓你們繼續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接著發放價值12萬元的毛毯及學習用具給孩包養網子們,又出資10萬元給百色高中購買圖書。20包養價格05年9月包養網,她捐資30萬元,援建田林縣潞城移民小學。她心里明白,把扶貧助學這一鄭柱成先生生前傾注無數心血的事業做好,才是對鄭柱成先生最好的告慰。

四、言傳身教感動身邊子女,傳好助學接力棒

鄭梁煥珍不僅自己和丈夫樂于助學,而且鼓勵教育自己的子女積極參與助學。她的兒子鄭國樑,到凌云縣考察,見到一些校舍破爛不堪,于是出資50萬,興建凌云縣品村國樑希望小學;女兒鄭潔盈于2006年9月,隨母親到凌云品村國樑希望小學考察時,當場捐資30萬元的資助獎教金。見該校課桌包養故事殘舊,又送上3000元的現金。在鄭梁煥珍和丈夫的熏陶下,全家人生活節儉,樂于扶貧助學,在百色市人民心中,有極好的包養口碑。如今子女們已經繼承她們夫婦扶貧助學的事業,繼續和他們的母親并肩攜手,把無私大愛潑灑給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

包養網【成效與作用】

鄭梁煥包養珍女士的善舉感動著百色老區人民,百色這片紅土地上許多貧困的孩子在她愛的澆灌下茁壯健康成長,并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鄭梁煥珍一家10多年來,資助百色市的善款累計達2000多萬元,其中僅捐資給百色高中就達673多萬元。使作為市屬三所重點高中之一的百包養色高中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并成功創建為自治區第一批示范包養女人性普通高中。歷屆百高學子們在鄭梁煥珍女士夫婦扶貧助學精神鼓舞下,把他們的愛包養網心得心化為學習的動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百色老區高考總上線率連5年居廣西前兩名作出了重要貢獻。她資助的251名民族學生分別于2006年、2007年、2008年高中畢業,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其中考上重點大學達126人,二本大學108人。如今,他們大學畢業后,有12人考上國家公務員,有短期包養26人考進國家重點企業,有8人在讀研究生。她們夫婦成包養網ppt功創辦的少數民族助學班教育扶貧模式,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探索積累了一條寶貴的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廣泛的影響,傳遞著寶貴的正能量。

鄭梁煥珍女士用愛為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點亮希望,鋪平道路,讓他們學有所長,成長為有知識、懂技能的人才,順利跳出農門,擺脫貧困,逐步造福改善家庭和家鄉的貧困落后面貌。她用一次次至真至誠的善舉,生動詮釋了“助無助者,要幫就幫窮困落后地區”“讓烏黑的眼睛不再迷茫”的扶貧資助理念。正如2006年6月10日上午,鄭梁煥包養網評價珍女士在隨廣州扶貧考察團到百色高中,參加捐款扶助少數民族助學班教學成果匯報會上,勉勵民族班的學生們說的包養網:“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勤奮向上,努力進包養網取,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做一個包養回報社會的有為青年。”話語雖質樸,用情卻真切!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